引:多个对象相互依赖,关系错综复杂,我们经常会感到无从下手,如果这个时候出现一个对象,能够协调各个对象的关系,并且其他对象只要与这个对象交流,那还不是美滋滋,这就是中介者模式。
定义
用一个中介对象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,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示地相互作用,从而使其耦合松散,而且可以独立得改变他们之间的交互。——行为类
它的通用类图如下:
从类图中看,中介者模式由以下几部分组成:
- Mediator抽象中介者角色:定义统一的接口,用于各同事角色之间的通信。
- ConcreteMediator具体中介者角色:依赖于各个同事角色,协调各同事角色实现协作行为。
- Colleague同事角色:每一个同事角色都知道中介者角色,而且与其他的同时角色通信的时候,一定要通过中介者角色协作。同事类的行为分两种:一是同事本身的行为(本身行为),二是必须依赖中介者才能完成的行为(依赖方法)。
它的通用源码如下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// 通用抽象中介者
// 在该抽象类中,我们利用了同事实现类注入,是因为同事类虽然有抽象,但是没有每个同事必须要实现的方法。
public abstract class Mediator {
// 定义同事类
protect ConcreteColleague1 c1;
protect ConcreteColleague2 c2;
// 通过getter/setter方法吧同事类注入进来
... 省略get、set方法
// 中介者模式的业务逻辑
public abstract void doSomething1();
public abstract void doSomething2();
}
// 通用中介者
public class ConcreteMediator extend Mediator {
public void doSomething1() {
// 调用同事类的方法
super.c1.selfMethod1();
super.c2.selfMethod2();
}
public void doSomething2() {
// 调用同事类的方法
super.c1.selfMethod1();
super.c2.selfMethod2();
}
}
// 抽象同事类
public abstract class Colleague {
protected Mediator mediator;
public Colleague(Mediator _mediator) {
this.mediator = _mediator;
}
}
// 具体同事类 1,2 类似
public class ConcreteColleague1 extends Colleague {
// 通过构造函数传递中介者,因为同事类必须要有中介者
public ConcreteColleague1(Mediator _mediator) {
super(_mediator);
}
// 自有方法
public void selfMethod1(){
// 处理自己的业务逻辑
}
// 依赖方法
public void depMethod1(){
// 自己不能处理的业务逻辑,委托给中介者处理
super.mediator.doSomething1();
}
}
应用
优点
减少类间的依赖,把原有的一对多的依赖变成了一对一的依赖。
缺点
同事类越多,中介者的逻辑就越复杂。
使用场景
中介者模式适用于多个对象之间紧密耦合的情况,紧密耦合的标准是:在类图中出现了蜘蛛网状结构。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考虑使用中介者模式,这有利于把蜘蛛网梳理为星型结构,使原本复杂混乱的关系变得清晰简单。但是我们需要量力而行,避免中介者过于复杂化。
实际应用
- 机场调度中心
- MVC框架的C协调M和V
- 媒体网关——中转站
- 中介服务
最佳实践
可以在如下的情况下尝试使用中介者模式:
- N个对象之间产生相互的依赖关系(N > 2)
- 多个对象有依赖关系,但是依赖的行为尚不确定或者有发生改变的可能。
参考
- 《设计模式之禅》